【景谷中醫(yī)】中醫(yī)適宜技術——刺絡拔罐技術
中醫(yī)適宜技術,是指安全有效、成本低廉、簡便易學的中醫(yī)藥技術,是祖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內容豐富、范圍廣泛、歷史悠久,并具有“簡、便、效、廉”的特點,深受百姓喜歡。
我院特別推出中醫(yī)適宜技術推廣專欄,將中醫(yī)適宜技術和中醫(yī)藥養(yǎng)生知識與廣大市民分享,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識和防病能力。
刺絡拔罐技術
拔罐技術是以罐為工具,利用燃燒、抽吸、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內負壓,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應體表部位,使局部皮膚充血或瘀血,以達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。刺絡拔罐療法定將放血與拔罐相結合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。常用于感冒、肩凝癥、腰痛病、項痹病等疾病。
刺絡拔罐的治療原理
1.通絡活血:通過在特定穴位進行微刺激和放血,刺血拔罐能夠促進經(jīng)絡通暢,活血化瘀,改善局部循環(huán)。
2.調和氣血:通過微出血的方式,有助于調和體內的氣血,促進身體的平衡與協(xié)調。
3.祛瘀散寒:刺血的同時,可祛除體內濕邪和瘀血,對于一些寒痛、瘀滯等癥狀有顯著療效。
適應癥
發(fā)熱、乳腺炎、急性腰扭傷、帶狀皰疹、周圍性面神經(jīng)炎、踝關節(jié)扭傷、軟組織扭挫傷、急性中暑、腰椎間盤突出、流行性感冒、腱鞘囊腫等。
禁忌癥
1.精神過于緊張、醉酒、過饑、過飽、過勞、抽搐不合作者。
2.重度心臟病、呼吸衰竭、皮膚局部潰爛或高度過敏、活動性肺結核、全身消瘦以致皮膚失去彈性、全身高度浮腫者及惡性腫瘤患者。
3.有出血性疾病者。
4.妊娠婦女腹部,腰骶部及五官部位、前后二陰等,面部及兒童禁用重手法。
5.局部有疝疾病(如臍疝、腹壁疝、腹股溝疝等)、靜脈曲張、癌腫等。
注意事項
1.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,骨骼凹凸不平及毛發(fā)較多的部位均不適宜。
2.拔罐時要根據(jù)不同部位選擇大小適宜的罐,拔罐的吸附力度應視病情而定,身體強壯者力量可稍大,年老體弱及兒童力量應小。
3.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,患者如有不適感應立即取罐;嚴重者可讓患者平臥,保暖并飲熱水或糖水,還可揉內關、合谷、太陽、足三里等穴。
4.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,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,水泡勿需處理,僅敷以消毒紗布,防止擦破即可。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,涂以龍膽紫藥水,或用消毒紗布包敷,以防感染。
5.皮膚有過敏、潰瘍、水腫、高熱抽搞者和孕婦的腹部、腰骶部位不宜拔罐。
6.拔罐時應注意防火。